寄扬州韩绰判官/杜牧(第1页)
“唐诗三百首(..)”!
寄扬州韩绰判官
杜牧
青山隐隐水迢迢,
秋尽江南草木凋。
二十四桥明月夜,
玉人何处教吹箫。
◎判官:唐代地方军事长官的僚属。
◎二十四桥:扬州城内河流密布,河上桥梁甚多,“二十四桥”为当地桥梁的总称。
杜牧一生中曾经任职过很多地方,而扬州是他最喜爱的城市。他后来曾经总结自己的生涯说“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”,认为在扬州的生活就像做梦一般美好。正因为有这样的美好印象,在他的眼中,扬州是如此特别,它的山比别处更青,水比别处更长,连草木凋零的时间都比别处更晚。然而此时他已经离开了扬州,无法再出没于歌楼酒馆之中,只能让自己的同僚韩绰代替自己,继续谱写江南水乡的美丽韵事。
洞箫是一件文雅的乐器,但箫声却又能让人心情摇荡,“教吹箫”的行为既符合士人的身份,又暗示了一丝蕴藉风情,写得极为精妙。诗中说不知韩绰在二十四桥中何处教人吹箫,其实是在暗示二十四桥之间处处可能遇见旖旎情事。这两句诗中塑造的温柔韵味,从此和扬州城的形象牢牢联系在一起,成为无数文人雅士极度向往的风流场景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www.xywxw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