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庭纽城(第1页)
“德国(..)”!
定庭纽城
1945年5月8日,响彻欧洲战场5年零8个月的枪炮声终于停止了。对于这场刚刚结束的战争,所有人都在反思着一些东西:为什么德国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?怎样才能让德意志民族从纳粹十几年的精神催眠中清醒过来?最终,美国联邦法院法官罗伯特·杰克逊的建议被盟国接受,美、苏、英、法四国决定举行一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审判,将纳粹的罪行曝于天下。1945年8月8日,美、苏、英、法四国在英国伦敦签署了《伦敦协定》和《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》,四国决定各派出一名法官和一名助理法官,组成国际军事法庭,以战争罪、破坏和平罪和反人道罪正式起诉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战争罪犯。
纽伦堡法庭旧址
这样庄严肃穆的审判自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审判地,英、美、法提议将审判地定在慕尼黑,而苏联则主张在柏林进行审判。可这两座城市要么还残存着不少纳粹余党,要么已经在战火中变成了一片瓦砾,都不适合作为战犯审判地。最后,四国接受了一个折中方案——在巴伐利亚州的纽伦堡进行这次世纪大审判。纽伦堡是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,它曾经是德国皇帝的行宫所在地和纳粹党的“发祥地”。1935年,纳粹党就是在纽伦堡通过了臭名昭著的《纽伦堡法案》,宣布取消犹太人的德国国籍,将迫害犹太人变成了“成文的法律”。到了1945年,纽伦堡成了盟军飞机重点轰炸的目标。战争结束时,这座城市90%的建筑物已被摧毁,但纽伦堡的法院却保存了下来。在这样一座城市审判发动战争的罪人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www.xywxw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